次日一早,漼青梧剛醒,便看見了三角眼,她一改昨天刻薄尖銳的模樣,正在滿面笑容的給十幾個三到七歲不等的孩子分配早餐。
留意到她醒了,便衝著門外喊了聲:“淑芬,那小娃醒了。”
淑芬很快進來了,正是昨天的那個小方臉。她大概正在洗衣服,雙手溼噠噠的,進門後在身前衣服上擦了擦,便過來抱嬰兒,笑著逗她:“哎呦呦,怎麼有這麼可人疼的寶寶,醒來也不哭不鬧的,肚肚餓了吧?姨姨給你衝奶奶喝啊......看看我們小寶貝昨天拉臭臭了沒有?”
好歹帶著記憶輪迴了不知道多少次,漼青梧對於以嬰兒形態被人把屎把尿已經習以為常。不過,這樣的過程能縮短些也是好的。
淑芬幹活很麻利,一手抱著嬰兒,一手衝奶粉,不一會兒便試了溫度開始餵奶。吃完奶,拍了奶嗝兒,淑芬便用揹帶揹著嬰兒,繼續洗衣服。
孤兒院裡雖然也有慈善機構捐贈的洗衣機,但一些貼身的衣物,他們還是會自己手洗。到了外面,就能看見稍大些的孩子,有幫忙擰乾的,有幫忙晾衣服的。六點不到,淑芬便催著他們趕緊去上學。七八個孩子八到十三歲的孩子便蜂擁著回屋拿了書包,揮著手告別離去。
三角眼叫陳芳,監督著一群孩子們吃完早飯,便帶著大家排著隊到院子裡排排坐。原本淑芬洗衣服的地方已經被騰了出來,三角架支著一塊黑板。
有年輕的義工在黑板前交一群年齡不等的孩子們看圖片認字。
因為義工們通常逗留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常常這人教過的,那人又會重複一遍。但除了個別坐不住的東摸摸西摸摸,但也不會發出聲音打擾別人,其他人都很珍惜學習的時光。
九點左右,院長滿臉疲憊的抱著昨天那個‘離家出走’的小姑娘出來,交給淑芬,道:“我去趟市裡,晚上估計趕不回來,這孩子你和芳多費點心思,晚上帶著一起睡。”
小姑娘被院長牽著,低垂著頭,彆彆扭扭的站在那裡。
淑芬牽起她的另一隻手,爽快的應下,又問:“院長是要去參加金家的宴會嗎?聽新聞上說金家這次把S市叫得上名號的人家都請去了?”
院長點了點頭,道:“今天是金家的小女兒五歲生日,金夫人為了給女兒積富澤,答應給周邊所有福利機構都捐一筆慈善款。咱們這兒也收到了郵件。這次的善款到了,冬天所有孩子們都能添身新衣裳了。”
又半蹲著對小姑娘道:“小玉如,乖乖的,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上課好不好?”
小姑娘憋著嘴搖頭。
院長有些無奈,但還有事要忙,也不再耽擱,摸了摸小玉如的頭,便準備離開。小玉如卻不肯鬆手,滿臉委屈。
陳芳聽見這邊的動靜,轉了轉眼睛,咦了一聲,指著小玉如對院長輕聲道:“我記著她資料上寫得好像也是今天生日。”
院長恍然了一下,彎著腰對小玉如道:“你乖乖的,晚上院長媽媽帶蛋糕回來陪你一起過生日,好不好?”
小玉如紅著眼眶點了點頭。
院長走後,她被淑芬帶去和小朋友們坐在一起上課做遊戲。
午後,小朋友們吃了午飯,回到大通鋪的房間裡睡午覺。
淑芬抱著嬰兒和陳芳在院裡嘮嗑。
淑芬嘆氣道:“哎,這世上真是同人不同命,都是同一天生的孩子,一個家裡大擺筵席替她捐錢積福,一個卻沒了雙親,連過生日都只能等著別人生日宴上剩下的蛋糕。”
陳芳在這方便倒是看得開,“這就不錯了,至少還能蹭個蛋糕吃。你小時候吃過那玩意兒嗎?”
淑芬道:“我們那時候哪兒能跟現在比啊?”
陳芳道:“有什麼不一樣,都是被拋棄的孩子,能吃飽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你說的也是,到了這一步,能好好長大就已經不容易了。說來,這孩子那么小,不記得父母的樣子,倒也好。我們好好照顧她長大,以後要是有良心,也能給咱們養老。”淑芬輕輕搖著懷裡的孩子,滿面柔情。
吃過晚飯,小玉如便坐在門口等著院長回來。小小的年紀,也不知怎麼能這麼固執,九點了,其他孩子們都上床睡覺了,她還是堅持等著,不肯睡覺,也一言不發。
臨近午夜,陳芳已經昏昏欲睡,門外傳來細微的動靜,小玉如迅速的從床上坐起,及著鞋子向外跑去,看見院長一手端著小蛋糕對她招手,飛撲了過去,抱住了她的腿。
小小的紙杯蛋糕,插著一根蠟燭,度過了一個小姑娘第一次沒有父母陪伴的生日。
那天后,小玉如似乎認了命,不再哭鬧,不再出逃,也開始漸漸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
孤兒院裡總是很能體現社會現狀,即便生男生女都一樣的口號已經喊了幾十年,但在這個聚集著被拋棄的孩子的地方,還是嚴重的陰盛陽衰。
包括漼青梧在內的二十七個孩子,有二十一個是女孩兒,卻只有六個男孩兒。女孩兒大多身體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六個男孩子,先天心臟病一個、先天聾啞兩個、自閉癥一個,唯二健康的,一個是爸爸殺了媽媽,親戚不願意養被送過來的,還有一個是被警方送破獲得人販子集團裡救出來卻找不到家屬而送來的。
漼青梧到孤兒院的第三天,院長給她取了名字叫心安。除了像馮玉如這樣原本有名有姓的孩子,所有父母不詳的棄嬰到了這裡都隨院長姓劉。
孤兒院裡的生活很平淡,每天九點睡覺,五點起床。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便要幫著院長媽媽和阿姨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偶爾會有過來住上幾天或十幾天甚至幾個月的義工,七歲以前,孤兒院的孩子們就跟著他們學習基礎知識,七歲以後,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到學區範圍內可以減免學費的學校上小學初中。
十五歲之前,孤兒院裡所有的孩子在院長媽媽的努力下,都享受了同等的教育。
十五歲後,大家各憑本事。能考上高中的,或用獎學金繼續求學或勤工儉學。考不上的就去學一門手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加入書籤 返回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