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陳耀華喜上眉梢,七批樣品的測試結果均令人滿意,其中三批樣品的有關性能指標已經超出了多個行業的使用標準,即使性能稍差一些的另外四批樣品,也達到了要求較低行業的使用條件。
陳耀華得把這個喜訊首先告訴在科研一線連續奮戰了三四年的基層科技人員和試驗工人,讓他們緊繃的神經和疲憊的身體放鬆一下,他拿起測試結果彙總表和分析測試原始記錄正準備離開辦公室,研究室支部副書記老白推門而入,“你回來的正好,有件事我得告訴你,咱們的實驗結果出來了。”陳耀華起身說道。
“哦,結果怎麼樣?”
“七批樣品經過分析測試,各項性能指標都達到了使用標準,個別批次的性能甚至要高於實際要求。”
“好啊!連續奮戰了三四年,終於可以鬆口氣了!”老白也很高興。
“我去跟職工們通報一聲,一會兒再向院領導彙報。”
陳耀華首先來到他親自帶領的材料合成課題組,職工們正在各自忙碌,他略感興奮地招呼道:“大家稍微停一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咱們前幾天製備的七批樣品,測試結果已經出來了!”
主任明明說的是好消息,職工們自然更加高興,他們過來圍在陳耀華周圍,“太好了!總算沒有辜負大家這幾年的努力!主任,樣品各項性能指標怎麼樣?”
“都在這裡,拿去自己看吧。”
對於測試結果,只有技術人員,特別是陳耀華的四名助手最感興趣,一般職工根本不關心具體數據。
依次傳閱了測試結果彙總表,田海濤感慨道:“沒想到第三批、第五批和第六批樣品的性能如此之好!”
“從測試結果看,這七批樣品都不錯,除了性能比較突出的這三批,其餘批次也達到了使用要求。”許威接話道。
“可是,畢竟七批樣品的工藝條件不完全一樣,將來用哪種工藝條件定型生產呢?”在唐建林看來,這個問題成了幸福的煩惱。
“嗯,這倒是個應該注意的問題,畢竟工藝條件不一樣,生產成本會有差異,這影響到將來的產品定價。”周玉明考慮的似乎更長遠。
助手們的話提醒了陳耀華,但他認為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是啊,工藝條件跟材料性能和生產成本密切相關,從試驗過程和樣品性能測試結果不難看出,合成過程工藝條件越苛刻,密封材料性能越好,相應的生產成本就越高。根據這個關係,將來是否可以把密封材料分成若干等級呢?等級越高,材料性能越好,價格當然也高。”
跟助手們的這番閒聊,讓陳耀華萌生了一種想法,這正是將來密封材料分級分類的原始依據。
和本組的同事們分享了成功的喜悅後,陳耀華又把消息告訴了負責原料研製的其他三個試驗組,雖然他們跟TSM沒有直接關係,但作為配套的分項目,沒有其他三個試驗組提供合格的原料,TSM材料根本無從談起,所以,陳耀華對三個原料分項目的負責人非常尊重。
轉了一圈,陳耀華最後來到天晨材料研究院辦公樓,他在院長辦公室的門上敲了幾下,隨即聽到一聲“請進!”
見陳耀華推門進來,梅院長抬頭看了一眼,“耀華呀,有什麼事嗎?”
儘管兩人是521工程的正副總指揮,除非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困難,否則,陳耀華很少到院長辦公室打擾。
“沒有其他事,梅院長,我來向你彙報工作。”
“哦,你坐吧。”梅院長指著辦公桌對面的椅子,示意他坐下說話。
陳耀華向梅院長彙報了近兩個月的工作,報告了最近七批樣品的檢測結果,並把手頭的檢測數據彙總表遞給院長。
雖然梅院長是521工程總指揮,但他僅僅掛個名,具體工作完全由陳耀華負責,他作為全院的行政一把手,對521工程的情況只能是略知一二,面對偌大一張填得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梅院長根本不可能仔細查看,他只隨便瀏覽了一眼,主要還是聽陳耀華的口頭彙報。
把數據彙總表放在桌上,梅院長略顯高興,但有上次的教訓,他也非常謹慎,“從測試結果來看,這次得到的材料樣品,各方面性能都不錯,只是不知道分析檢測過程做的是否仔細?可別出現什麼疏忽。”
梅院長擔心的事,陳耀華心知肚明,他耐心解釋道:“院長放心吧,在對最近七批樣品進行分析測試之前,我特別囑咐分析中心負責人,要他們在工作中慎之又慎,力求把數據做到既精又準。”
“如果這樣的話,我就真的放心了!”梅院長眉頭徹底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說實話,有上次那個教訓,我比誰都謹慎,就害怕空歡喜一場。其實,我們兩個多月前的試驗樣品,就有不錯的性能,為了穩妥慎重,我寧願推遲一段時間宣佈結果,便又在優化試驗條件下,專門製備了幾批樣品,就是現在看到的結果。”
“很好!521工程總算有結果了。不過在你看來,現在是不是可以向部裡彙報呢?”還是因為上次的尷尬,讓梅院長格外謹慎。
陳耀華非常爽快,毫不猶豫地說:“沒問題,你現在就可以向部裡彙報天晨材料研究院取得的成果。”
梅院長拿起桌上的一部專用電話,當即要通了上級機構主管科研攻關項目的部門,他向主管領導簡要彙報了521工程的進展和目前取得的成果。
“你們最好帶著樣品進京,部領導想當面聽你們的詳細彙報。”
“要不要書面材料?如果需要詳細的書面報告,可能需要再等十來天。”梅院長很有經驗,他知道準備一份大型攻關項目的總結報告,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詳細書面報告可以先等一等,但你們最好儘快來部裡進行當面彙報。”
放下電話,梅院長看著陳耀華,“聽見沒有,部裡要咱們儘快去當面彙報,催的這麼急,不知道什麼意思?”
“那就去吧,梅院長,咱們打算什麼時候動身?”
“你準備一下,咱們明天進京。另外,最近的樣品還有多少?帶上那些樣品。趁這幾天空閒,你最好安排些人手編寫試驗總結報告,上級部門早晚會要這些書面材料。”
第三天上午九點左右,上級機構的主管領導劉司長接見了梅院長和陳耀華,他們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向劉司長彙報了521工程的攻關經過和現已取得的成果。當天下午,他們繼續向領導彙報工作,並展示樣品和測試結果。
劉司長對天晨材料研究院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詳細詢問了研製過程中遇到哪些巨大障礙,以及克服困難的經過。
陳耀華顯得非常謙虛,輕描淡寫地提及克服困難的經過,然後問道:“劉司長,521工程可以結題了吧?”
“什麼?結題?你把這項工程想的太簡單了!”這位劉司長五十來歲年紀,鼻樑上架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他轉身從文件櫃裡取出一份打印材料遞給陳耀華,“你跟梅院長先看看這個,我再跟你們談今後的工作。”
兩人並排坐在一張簡易沙發上,陳耀華把材料遞給梅院長,老梅接過去翻了翻,他的專業不是這個,對其上的內容只有個大概印象,然後又把材料回遞給陳耀華,“還是你看吧,你是這方面專家。”
這是一份工業科技彙編,陳耀華從目錄上看到密封材料一章,翻到有關章節,主要是講國內各工業領域對密封材料的需求趨勢。
因為時間有限,陳耀華還沒看完,劉司長說道:“你們拿回去慢慢看吧,這上面的很多需求趨勢,對你們今後的科研開發方向,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劉司長,我們接下來該做哪方面工作呢?”
“這正是讓你們到部裡當面彙報工作的目的,你們現在取得的只是階段性成果,離521工程的立項初衷還有一段距離。現在取得的這些成績,只說明這種高性能密封材料可以研製出來,但521工程的目的是要解決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工業等諸多領域的實際需要,顯然,這個目的還遠未達到!”劉司長是國家層面的行業主管領導,自然站得高看得遠。
“科技攻關的目標,除了證明這些材料可以被研製出來,還怎麼解決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各領域的實際需要呢?”梅院長是基層科研機構負責人,對行業趨勢和政策走向自然缺少全局性的把握。
“讓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工業化和產業化,用實實在在質量過硬的產品,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工業各領域的需要,只有做到這一點,521工程才算完全達到了立項目的。”
“讓科研成果實現工業化產業化,這不是那些生產型企業的事嗎?我們作為科研單位,沒有這方面義務啊!”梅院長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科研單位確實只管科研,不管應用。
作為行業主管領導,劉司長當然知道這樣的現狀,但他希望做出改變,“靠企業對科研機構的成果實現工業化產業化,那是被動的,因為缺乏溝通,企業幾乎不知道科研機構有哪些成果可以實現產業化。所以,我提倡科研機構應該主動把自己的成果利用起來,一方面可以向市場提供優質產品,為社會做貢獻,另外,也能給自身創造經濟收益,兩全其美的事,何樂不為呢?”
這樣的觀點令梅院長和陳耀華耳目一新,他們認為今後可以多加嘗試。
但是,面對現在所取得的TSM成果,陳耀華和梅院長不知道如何讓其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工業的實際需要,“劉司長,如果讓我們在本單位實現TSM產業化,天晨材料研究院一無資金,二無廠房,三無設備,可以說一窮二白,我們該從哪方面著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