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免費小說線上看

《洪荒記事者》 糊涂軒

“道歷5963年,胡徒經過三百年考察,採經緯之法,終繪製完成洪荒世界中心區(qū)域地圖,圖成之日,功德天降,記十萬八千份。此圖分走五萬四千份,成功德之寶。”

洪荒不如後世,整體卻是一個大陸。大陸定位如何來做,胡徒想到的是平面座標式。在洪荒之中,以不周山為核心,東西南北各劃一條直線。以不周山為零,北和東方向為陽,南與西方向為陰。即數也分陰陽。恰和先天之意。正如陸壓所說,一分為二而已。這兩條線,東西為緯線,南北為經線。在經線和緯線上有點,以洪荒的長度單位裡為點。不過地圖上是以萬里為一點的。

在這裡,胡徒建立了自己的長度單位。站在洪荒大陸之上,目測正午時太陽的直徑,其長度為基本單位曰:分。將分分為十份,曰:釐。將釐分為十份,曰:毫。將毫分為十份,曰:微。向上則,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百丈為裡。

這一路上,胡徒自然收穫也是不菲,多種香料,不計其數的植株,此處不一一例舉。隨著四季輪換,整個洪荒中心都逐漸的煥發(fā)了生機。原先一些窮山惡水竟然開始有了綠意。

這張十尺長寬的地圖,就掛在胡徒啟明島懸浮山的道室裡。上面除了他勘探過的地脈以外,還加標了獨立靈脈三百六十五個靈山。含妖族的七十二靈山。含巫族的十二部落。如此眾多的靈山後世為何都沒有記載?全部被毀滅了嗎?還是散落在了宇宙之中,同樣繁衍著生靈呢?

這些獨立靈脈數量驚人的和星辰數相對應,是不是含有特別的意義呢?恐怕連盤古都不得而知。

胡徒看著這張地圖,心中不斷的產生著各種想法,卻又一一否定。

何為地脈?據聞是盤古經脈所化。但顯然不是很精確。盤古的經脈走勢,胡徒從盤古金丹碎片中知道,和此張地圖對不上。有些相似,有些似是而非,有些乾脆亂七八糟,與盤古經脈丁點關係都沒有。

而在洪荒之中是沒有地脈這個概念的。這是胡徒從後世的經驗中得知的名詞。而且,此詞的含義也只有少數風水師知道,大多數人只知其名,不知其意。

風水?胡徒腦中突然被這個詞拉了回來。想到陸壓關於數的論述,胡徒心想很可能後世的風水師能力有限,漏掉了兩個重要的因素,地火。所謂地脈,很可能就是地水風火的論述。這方世界除了盤古所化之外,其實就是地水風火綜合而成。而且,盤古屍骸也是綜合了地水風火之後,才逐漸演化成了很多地貌生靈。

所謂地脈的破壞,其實就是地水風火的破壞。地水風火不穩(wěn),此方世界不存。

先天的地水風火已經不存在了,存在的都是後天地水風火演化之物。如地者,山也。水者,河也。風者,氣也?;鹫?巖漿也。

那麼,梅山當時自己只是梳理了地表的土,而沒能全面梳理,怕是不夠完善呀。

然後,他的目光繼續(xù)看向地圖,想連接整個洪荒的地水風火,使之成為一體,首先要看水。

其實整體上地水風還算連貫。如四海之水是一體的,托起了整個洪荒大陸。地在海底也罷,在水面之上也罷,大體上還是連貫的。如果除去眾多的流沙,就更好了。風的連接就差了些。有的地方靈氣充沛,有的地方靈氣稀少,要想讓這些靈氣平均,怕是要與洪荒之中的大勢力為敵了。不過對於洪荒的地勢結構而言,風的作用並不大。只要風是連貫的就可以,稀薄不論倒也無所謂。

剩下的就是火了。他沒有到地底去勘察,但想來怕是有的地方巖漿奔騰,有的地方連巖漿都沒有。這大概是洪荒地脈不穩(wěn)固最主要的因素了。這一因素到了後世都沒有解決。各處地震頻頻,就是因為巖漿不夠流通。所謂,通則不痛、通則不痛。想來,地殼有感的話,也是在經常疼痛,才會地震頻頻。

胡徒的思路慢慢清晰了起來。

首先他需要先按照某種規(guī)律,梳理巖漿,使整個洪荒的巖漿徹底通徹。然後,到地表將各山各處的水連通起來,形成幾條大的河流。

再想辦法將地表之上的流沙區(qū)域消除,讓各山脈脈絡也逐漸連接起來。如此,洪荒無大患矣。

他給自己設定的僅有的為所欲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鴻鈞兩次講道都已完成。第三次講道還有一千多年就要開始了。聖人時代就要來臨了。如果他的步伐還不夠快的話,怕是寸步難行了。

他現在頭痛的是,如何佈置,方可最有利洪荒的發(fā)展。

是將所有地脈連接到不周山嗎?這種方法最簡單,但風險太大。他要有最壞的打算。如果最終不周山還是倒了呢?那樣不是前功盡棄了嗎?

看來,最好還是尋找替代方案比較好些??纯戳说貓D,四面八方,北面有小北海,可做一核心,鎮(zhèn)壓天下之水。西方有風眼,起自崑崙,可以做一核心,鎮(zhèn)壓天下之風。南方有鳳巢,可做天下火之核心。東方有盤古主軀所化群山,可鎮(zhèn)天下之土。

此為先天之數,一旦形成,則鎮(zhèn)壓之力源源不絕。而且,均遠離洪荒中心,風波較少,不怕被破壞。最重要的火源,有鳳族鎮(zhèn)壓,無人敢惹。其他方位,玄武鎮(zhèn)北方之水,也應該沒有大礙。主要的是西方和東方。看來,未來東西方之爭怕是洪荒大陸的主旋律了。

東方之青龍,讓其鎮(zhèn)壓洪荒之土,怕實力不夠吧。那就將其分開,由先天之數化後天之數,成五嶽比較恰當,還不怎麼引人注目。此五嶽鎮(zhèn)天下之土,問題解決。所以,東方雖也戰(zhàn)亂頻繁,相對而言,五嶽本一體,不會分崩離析。西方就糟糕了。白虎自從出世,就一口金氣將西方吸的貧瘠不堪,自此再也沒有出世。因此,依靠白虎,純屬做夢。

然,靠崑崙山,卻有些單薄,算了,不考慮了。反正西方貧瘠,影響也不大。不過,讓西風東漸,怕是後世人族內部會有些戰(zhàn)爭,太遠了。即使有爭執(zhí),在胡徒看來,也極其短暫,還沒有東方內部爭鬥更讓人族痛苦呢。

腦中形成了基本的思路。然後,就是如何渾然一體的佈陣了。

他不可能自己搬山倒海的去重新構建,只能根據地勢來構建了。幸好,他現在也算陣法宗師了。

北方,眾山成川字形。川字中鑲嵌了有一百零八個獨立地脈。有河無數。川字中的兩個空擋一條是黃河的河道,一條是長江的河道。長江走外,繞過洪荒核心,流過西方,到達南方,匯聚眾水入南海。黃河走內,穿過洪荒核心,進入東部區(qū)域,匯聚眾水,流入東海。二者發(fā)源自盤古唾腺部位,但還差些火候,應該將其與小北海連接,如此,天下之水,萬流歸宗,加上玄武的鎮(zhèn)壓,水連成一體基本沒有問題了。至於因勢利導,形成的小河,小湖,均無關大局。

一百零八座獨立地脈,恰好可以布出一座天罡地煞大陣。此大陣一旦布成,可將整個北方地脈連成一體不算,而且穿梭了盤古的經脈,與整個洪荒連接在了一起。如此,北方定矣。

東方雖然山脈眾多,然大多都是盤古身軀所化,本身就很穩(wěn)固,其間僅零星的擁有三十六座獨立靈脈。所以,東方雖然靈山少,但不下靈山的山脈卻眾多。相比盤古所化的山脈,這些靈山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不怎麼重要。但對胡徒來講,這三十六座獨立的靈脈就是隱患所在。佈下一座天罡陣正合適。五嶽恰好布成五行大陣。五行駕馭天罡,融成一體。東方,定矣。

西方的確貧瘠。基本沙地佔了最主要的區(qū)域。零星的三十六座獨立靈脈,顯得突兀異常。

不過想來崑崙山乃道祖成道之所,加上有三清和道祖的兩個童子居住,相信沒有什麼生靈敢破壞吧。所以,佈下一道天罡陣,將其和崑崙山連為一體,西方,也定矣。

南方最麻煩。南方基本沒有盤古的什麼身軀到達,窮山惡水遍佈。所以,大多生靈都集中在一百零八靈山之上。而且,大多數靈山還被妖族所佔據,動起來麻煩呀。

其實,如果沒有妖族在南方駐紮,南方動起來最簡單,將其組成天罡地煞大陣,直接可以連其到洪荒核心的主脈上去,比之其他三個方向,還要穩(wěn)固。

但現在他必須想一個什麼辦法,讓其先形成根基,之後,再慢慢的自行演化吧。如此一來,在洪荒時期,南方怕只能暫時荒蕪了。也許到了後世,才能發(fā)揮其巨大的優(yōu)勢,發(fā)展勢頭一舉超過其他三個方向。在現代不正是如此嗎?

先連主脈吧。其他細節(jié)暫時就顧不上了。一個山脈有著眾多的山頭,也就有著眾多的分脈。但胡徒又不可能徵得妖族同意再去做,那樣,很可能會鬧得盡人皆知,自己能不能動手,還是兩說呢!

他需要的是不為人知,悄悄的進行。先將各個方向連成一體,然後,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四方與盤古主脈對接。

盤古世界肯定有非常大的反應。但那時自己已經完成了改天換地的工作,他們就是想截斷都不可能了。那是與整個洪荒大地為敵??峙馒欌x也力有未逮了。

而且,讓鴻鈞提前知道了,他還有動手的可能嗎?所以,此事是不能讓巫妖知道的。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去承受所有。

一旦自己所謀成功,基本自己來到洪荒的大目標就完成了一個,暫時歇歇也無所謂。

一拳敲在了地圖上,胡徒興奮的憧憬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佛坪县| 津南区| 普陀区| 泰和县| 板桥市| 南城县| 疏附县| 桦川县| 丰都县| 张北县| 老河口市| 太仆寺旗| 缙云县| 江津市| 保亭| 武清区| 莒南县| 栾城县| 平顺县| 科技| 西城区| 法库县| 灌南县| 察隅县| 丹棱县| 东莞市| 孟津县| 阿巴嘎旗| 双辽市| 环江| 上思县| 临沂市| 漳州市| 泊头市| 佛坪县| 招远市| 香河县| 安化县| 库车县|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