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讓他悟道的地方,他知道他欠了這些生靈一些因果。
因果律是這方世界唯一涉及生靈的道則,是萬物演化遵循的唯一一條道則,即使沒有修道,也可以感受得到的一條道則。
即使是後世,因果律仍然是人類能夠時刻體會到的一條道則。
比如,付出不一定有收穫,但不付出肯定沒有收穫,就是因果律的具現。
再比如,世上無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類似的因果律俯首皆是。
因為,所以,這就是因果律用文字表示出來的一種句型結構。由於有時間道則的交叉,因此,因與果有了距離。欠下因,不一定馬上就有果,時間對因果的拉開就給了生靈了結因果的機會。此為遁去的一。
空間道則和時間道則是整個宇宙結構的兩條平行的基本支撐道則。而因果道則,則是連接並使二者交融的中間道則。
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擔架的組成就很類似宇宙的基本結構。
擔架兩側的桿就分別是時間和空間道則,而因果道則就是擔架中間的網,擔架上抬的東西就是萬物生靈。而抬擔架的就是天道和鴻鈞。
當然宇宙是立體的,擔架就相對單薄了。
若再用一個更形象的比喻,我們可以將宇宙與人體類比。
宇宙和人體都是立體的。
宇宙和人體都是實體的,宇宙用靈氣、萬物組成,人體由血液骨骼肉體等組成。
宇宙有道子,人體有基因。
而道子和人體的基因就很類似。
道子的基本結構是時間和空間道則組成兩條基本線,因果道則連接兩大道則。不同的道子,偏重的時間、空間、因果道則之法則不同。不同的人體基因偏重的蛋白質不同。
道子和基因都是呈螺旋狀態的。
道子的纏繞圈,可能是多種道子呈多螺旋結構組成;而基因只是呈雙螺旋結構組成。
然後道子組成宇宙,基因組成人體。
每一種道則,都會分出很多法則。而且道則的交叉也會有新的法則出現。法則與法則的交叉也會有新的道子的問世。因此,修真者修煉出來的道子組成的金丹也千差萬別。
無論是善因還是惡因,對於修真者而言都需要了結,否則,與自身修真無關的因果法則會一直夾雜在修真者的道子之內,使其無法更加純淨,使其總是帶著包袱,無法輕裝上陣的更進一步。
所以,修真者怕因果。怕的不是因帶來的果,而是因果法則糾纏,使其修為無法更進一步。
修真者不怕別人欠自己的。因為時間道則的作用,因與果拉開。所以,誰欠了因,因果律就纏住誰,直到其果來臨。而被欠的,不用擔心,因果律不纏,直到對方要給果的時候,因果律才會短暫臨身。
當然如果因果糾纏,那就麻煩了,很可能二者的修為均到此為止,不得寸進。
比如,現在的胡徒。
胡徒因這些生靈而得道,他就必須還了因果。如果不還,轉身就走。那麼因就此接下,無論他走到哪裡,因果律就會一直纏著他。他的修煉總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其進度可想而知。如果這方生靈在他走後,有生靈悟道,離開此地,再遇他相遇,並且再接下因果,那麼就朝因果糾纏的方向發展,就非常麻煩了。
就像我們學生時期學習是一樣的。我們學習環境的周邊如果不安靜,有一個建築工地,整天巨聲隆隆,能學習好嗎?因此有學生畢業後當了官,這個官專門找這種工地麻煩,因果循環,不外如是。
如何才能了結因果?胡徒因這些生靈悟道,故而,他需要讓這些生靈也有機緣悟道。
他欠的機緣,這裡的生靈給了他機緣。但道是他自己悟到的,不是這些生靈給他的。所以,他只還機緣,至於這些生靈能不能悟道就和他無關了。
他首先在這個地方中間用巨石建了一個高臺,高三十丈,同時用一個簡單的法陣將這片區域保護起來,只限制身體,不限制神念。然後靜修三天後,登臺開始了他平生第一次講道。
他講的道主要參照的還是鴻鈞的道,他不能再因為講道而欠下天道因果。至於他和鴻鈞之間的因果,早因為鴻鈞給予他的重傷而消弭。而且,六耳因為鴻鈞給予的重傷被胡徒趁機而入,徹底吞噬,鴻鈞不自覺得欠了六耳因果。只不過六耳煙消雲散,有關他的因果都已經徹底消失了。
所以,他和鴻鈞沒有因果。他們都欠六耳的,但六耳連轉世的機會也沒有,所以,因果就此斷了,不用了結也結了。
他沒有講什麼是道,而是講怎麼修道。
從煉精化氣開始講,何為精?何為氣?如何煉精?如何化氣?精在何處?氣儲何處?何為經脈?何為丹田?何為穴位?何為元神?何為五氣?何為三花?......
在鴻鈞講道結束後,聽道的眾位大能都紛紛閉關,消化收穫,卻無人再次講道。而且,鴻鈞之道只講給大能,對於這些金字塔最底層的生靈而言,哪裡聽到過如此妙音?
胡徒初始的講道所傳的範圍並不廣,只是略微比他圈定的地方大了些。偶爾有經過的生靈聽到後,開始沉醉並傳播了有高人講道的信息。
一傳十,十傳百,在他界定的法陣之外,很快就聚集了大量前來聽講的生靈。
胡徒發現後,再次重新開講。他的講道也是學鴻鈞而來。他沒有能力將眾人的神智拖入玄而又玄的境界去悟道,只能是他對道的演化。比如他講到經脈的時候,就會具現一具生靈的身體,並且放大,然後開始講解。比如他講到丹田的時候,就會將生靈的身體的丹田位置放大,然後將如何儲氣,如何運行等等形象的展示出來。
僅煉精化氣,他就講了三年。要知道洪荒生靈何其多樣,每種生靈的經脈、丹田各有不同。他隨講,隨觀察,隨思考。同時發現自己原先經歷的煉精化氣,尚有漏洞,就隨手糾正自己犯的一些錯誤。
外界生靈隨散隨聚,因為他們還要飲食,可不能像他這樣,一坐三年不吃不喝。不時的有圈內生靈開了靈智,需要他專門給這開智生靈有針對性的重新講解。不時外界的生靈有渡劫化形的,他就還需要將其送出遠方,任其自己渡劫。
有渡劫成功的生靈,開始在外面維持秩序,論修為,論早晚,形成了階梯式聽道圈。不斷有新的生靈加入,也不斷有生靈不耐煩退出。
小竹已經化形,竟然長相和他出奇的像,只不過是q版的他。他不由苦笑一聲,這就是因果的力量呀。為了小竹的化形,他停止講道三天時間,為小竹護法,同時,告訴渡劫中要注意的問題。因此,小竹和一般的妖已經不同,他化形後得到的竟然是先天道體。看來小竹的跟腳也不差,雖然不如他,但像他一樣的跟腳,洪荒是有數的。相對大多數洪荒生物而言,小竹的跟腳就非常不錯。開天后第一枝翠竹,也算是站在後天生物的頂端了。
然後胡徒開始了煉氣化神的講解。
這下不得了,界外生靈開始大量化形,他不得不屢次停下來,幫助化形生物脫離危險。就這樣講一講停一停,胡徒再這個地方呆了足足百年時間,才講到了真仙境界,然後,就停止了講道。
他界定的圈內生靈化形有九,象徵著他講道的圓滿。而恰好最後一個化形後,就是他真仙境界講完時。
他知道,他和這方生靈的緣分到此結束。然後告知各聽課生靈,此次講道已經圓滿,讓大家散了。
有個別生靈不願意離去,苦苦哀求,請收為徒弟。
胡徒自己還懵懵懂懂,要不是欠下此方生靈因果,才不會貿然的講道呢。至於收徒,更不可能的事情。
拒絕後,胡徒留下小竹,和小竹說道:“小竹,可願跟著我遊歷洪荒?”
“好哇!好哇!”
小竹當然願意,但顯然胡徒不準備收徒,不過無所謂,當不當徒弟,也能得到胡徒的指點,總比自己單獨摸索的好。更何況,因為小竹化形時選了胡徒作為參考物,二人之間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情。甚至胡徒都有一種這是自己孩子的荒謬錯覺。但不管是什麼感覺,既然產生了,就有他的道理。所以,胡徒才會單獨留下小竹,想讓小竹跟著他。
當最後一個聽課生靈離開後,天空竟然降下來一道炫目的玄黃色光芒,射向他。沒有感覺到危險的他,第一個意識就是,這是功德?
他可不敢直接吸收功德,只是揮手將其收起來,先儲存在自己的空間裡,等慢慢研究後,再看如何利用。
小竹和其他八個生靈告別後,就隨著胡徒離開了這個洪荒的角落,開始繼續他的旅程。'